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恰恰相反,后来者在学习写作诗词的时候,是一点都不比前人差的。
可是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按照诗词要求的平仄做出一首中规中矩,或博得满堂彩的传世佳作;
为什么有些人连平仄韵脚都压不住,只能做出那种“大炮开兮轰他娘”
的打油诗。
而这就是读书智商的差距。
是不能简简单单就靠教育和学习,就可以磨平差距的。
要知道孔子弟子三千,但能称贤者,也才七十二!
所以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读书科举这件事还真并不是每个人都行的事情。
朱载坖看完了冯保的奏疏之后,又对着孟冲说道,“也给冯保传话说,让他继续保持,继续和南京乃至江南的士人名流保持好关系。
他是负责唱红脸的,一定要尽量的保持友善。”
朱载坖对冯保和高拱等人的职责安排,玩的就是一出出其不意!
高拱和海瑞、鄢懋卿他们到南京做事情,不管他们做的事情是否符合当地官员士绅的利益,只要他们做,那肯定是会得罪人的。
所以,在朱载坖的设计之中,高拱、海瑞、鄢懋卿就是唱白脸的人,他们只管在南京放开手脚做事情即可。
至于冯保,他就和南京本地的士人官绅们打成一片,让这些人不由自主的觉得冯保是个厚道人,也是个能够直达天庭,帮他们诉说委屈和维护正义的人。
这样一来,不管高拱和海瑞,鄢懋卿等人在南京整出来了大多的事情,这些南京本地的官吏士绅们就算是想到要去告状,他们也会情不自禁的拉上冯保。
只要他们拉上了冯保,那么他们要告状的内容和动机,朱载坖就可以更快一步获悉。
到时候,不管是出于任何目的的处置,朱载坖都能有一个思考的时间,让接下来的事情可以更加的游刃有余。
而不是被人把事情堵到门口了,朱载坖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若是这样的话,那么南京的事情就会像历史上海瑞巡抚应天一样艰难。
即便是海瑞把火都烧到了徐阶头上,但架不住南京士人们的众口铄金,也架不住南京士人的群情激奋。
所以即便是有心改革弊病,帮大明焕发新生机的张居正,他也不得不退步,将海瑞去职雪耻,并眼睁睁的看着江南地区和朝廷更加的离心离德。
乃至到了万历朝中后期,万历皇帝派出江南催收赋税的太监,都被那边人打着正义凛然的旗号,给活活打死!
可见到了大明的晚期阶段,即便是皇权还没有旁落,天下还归于一统的时候,人心就已经散掉了。
这散掉的人心,不仅不愿意承担应尽的赋税义务,甚至还将收税之人,当做了奸佞恶贼,喊打喊杀。
在如此局面之下,甚至还有不少后来人,想象着南明绝地翻盘的可能,这简直就是可笑至极的事情。
人心都拧不到一块去,还想着指望用半壁江山,去收拾破碎的旧山河,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所以,为了不让南京乃至江南士人之心,继续朝着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精致利己的小资腔调滑落下去。
朱载坖就就得给他们上点强度,让他们想想清楚,自己都是大明的一份子,还是大明内部的蛀虫。
如果愿意继续成为大明的一份子,那就肩负起应尽的责任,将“修身治国平天下”
的儒家理想继续当做个人的座右铭来践行。
如果只是嘴上说的好听,但实际上确实一点责任都不想承担,还处处的想着和朝廷对着干,以凸显个人的清醒与高尚。
那就不要怪朱载坖的刀斩的快了。
朱载坖可不像在未来的大明内部有一帮端起碗吃饭,丢下碗骂娘的王八犊子在那里比比咧咧朝廷的不是,大明的不是。
朱载坖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没有为大明做出过贡献,对百姓做出过好的榜样。
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做,就只会站在道德的高点,对做事的人指指点点,对干事的人骂骂咧咧。
朱载坖也绝不会惯着他们,朱载坖会让他们知道夸夸其谈,只顾自己利益的后果到底有严重!
——————
求月票~~~(本章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