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最开始这种戏剧形式被称为室内戏,特点是方便拍摄,以及能够节省资金,并且部分搭建的景还能够重复利用。
在90年代甚至出现过邀请观众到现场观看,同时拍摄演员表演的这种现场表现形式。
每一个全新艺术形式的出现其背后都具有的丰富且鲜明的时代特色,我认为这也是「时势造就英雄」的一种体现。
情景喜剧在我们国家的影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我们不能够通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去做出否定判断,给它贴上「没有价值」的标签,我私以为这对于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不公平的。”
余寻光说到这里,伸手坐着的沙语堂带头鼓掌,于是台下星星点点的掌声也变得震如浪涛。
余寻光停了一下,继续说:“其实情景喜剧的受众面很广,称得上老少咸宜。
我相信大家小的时候都看过这类作品,我的童年当然也被其陪伴着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
央视曾经出品过很多部优秀的情景喜剧作品,这一次启动《邻里之间》的项目,我觉得里面有让年轻演员接过前辈们的传承,将这种艺术形式重新拾起,重新延续的意思。”
有另一位女孩举手被点到名,起身说:“师兄,我觉得情景喜剧现在就像影视剧类型里的濒危动物,央视邀请您来拍摄这个剧,跟为动物们建保护基地是一个概念。”
这个说话的女孩,正是和余寻光合作过《大树下的儿女》和《辰起时》的莫芸涵。
沙语堂在后面笑道:“这个比喻挺贴切的。”
余寻光也冲她笑着点了点头,随后莫芸涵也不抢占其他同学的机会,赶忙坐下。
这些年,余寻光一直有在对自己的表演方法更新、改进。
他在《大树下的儿女》中琢磨出的第三视角间离角色与演员本人的方法,被他利用空余时间一点点地琢磨出来,今年微缩成了论文,发表在了相关平台上。
台下有很多年轻学生看过他的文章,所以除了对剧集提问之外,也有学生就专业问题向他发问。
“余师哥,您的表演在网上一直都被网友们奉为年轻演员的表演教科书。
最近通过翻看您的论文,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惑,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得到您的现场答疑。
对于您论述的三方表演的形式,您将体验、方法和间离三个派别杂糅到一起,我试过之后发现确实可行,但是我们班主任却说,我的表演太假。”
余寻光望着他:“老师的评语有更详细些吗?”
那个男孩说:“就是说我演得太过。”
余寻光继续问:“演的是哪幕戏,你是怎么样去理解角色,怎么样去演的?你的搭档跟你配合默契吗,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本来绷紧脸的男孩瞬间笑了出来,“我……”
他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过分了。
余寻光特别诚恳地说:“我跟你道个歉,我没办法现场回复你的疑问。
如果,你当时的作业和表现有录像的话,你可以发到我们公司的邮箱,我看完之后再给你做出修改建议,好吗?”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男孩把话筒还回去,呼了口气坐下。
这场会谈结束后,离开前,系主任拉着余寻光差点不让他走。
他还不死心,跟庚年年一起配合,想哄着余寻光让他考中传的研。
“你看,你论文都发了,你就补个笔试,多好啊。”
系主任有时候觉得余寻光不像中国的小孩,怎么会有人会自己的学历提升没有渴望呢?他又不是不喜欢读书。
余寻光也想到了最近的考虑,点头答应了。
这回的座谈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现场有一些学生拍摄了视频,在经过剪辑后发布到了网上。
《余寻光中传座谈会答学弟学妹问》
《天赐我一个这么好的师哥》
等到央传那边的座谈会开完,论坛上都有人开帖子讨论:
《看了中传央戏两场座谈会,能够追有文化的星可真是爽快啊》
1L:那什么,专业的就是专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