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第48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一、驯服君主

1.新朝四友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们有过期许,叫作孔门四科: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在后世的今文经学家眼中,这体现了素王孔子培养弟子以建立理想政治的心愿。

说得直白些,就是让弟子们组织理想政府——德行,就是孔子的继承者,下一任圣王,比如颜渊;言语,负责外交,比如子贡;政事,相当于丞相,比如冉有;文学,负责教化,比如子游、子夏。

新朝也有四位“朋友”

,考虑到他们的行迹,差可比拟:德行,即王莽;言语,即桓谭;政事,即刘歆;文学,即扬雄。

始建国元年,王莽甫登帝位,国师刘歆已经着手设计新朝的改革。

他俩共同的老朋友,六十二岁的扬雄,终于不再担任黄门郎这个低级侍从职务,成为新朝的中散大夫。

在汉朝,黄门郎是无数贵戚子弟、有为青年仕途的起点,王莽也曾在这个职位上“过渡”

过几个月,扬雄却待了半辈子。

现在,他虽然成了中散大夫,但“散”

字说明他没有固定职责,仍然像从前一样,既不去“侍从”

或“顾问”

皇帝,也不在意仕途升迁,照例去天禄阁读书校书。

昔日的朋友一个当了皇帝,一个成了国师,扬雄就很少和他们见面了,不过他收了刘歆的儿子刘棻当弟子,教他“文字学”

1;另外,他们另一个共同好友桓谭,还常常写信辩难或是登门拜访,这足以宽慰本就对人事比较豁达的扬雄。

桓谭是王莽、刘歆和扬雄的“小兄弟”

,到始建国元年也已四十五岁,从汉朝的谏大夫升任新朝九卿之一“典乐”

2的属官典乐大夫,继承了他父亲在汉朝担任太乐令的衣钵。

世事变迁,往往如此,故人老去,新人又来,汉成帝妃子班婕妤的弟弟班稚,也曾是王莽的好友,但他在担任绣衣使者为王莽“采风”

时拒绝收集祥瑞,已经退出王莽的圈子,不过,他七岁的儿子班彪时常来找扬雄和桓谭玩。

多年以后,班彪的儿子班固说,儒者选择出仕或是不出,各能获得“道”

之一部分,《易》说“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所以“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

3。

班固说的就是儒者的品质,也即“兼济天下”

和“独善其身”

的选择。

儒者不能一味追求归隐,浪费掉一身道术;也不能贪恋禄位,忘记儒者的本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选择入仕,什么时候选择出世?这种判断力体现着儒者的品质。

古人说君子如玉,儒者的品质就像玉的光泽,需要在特定的政治状况下才能折射出来。

如果说政治家最重要的品格是决断力,那么儒者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判断力。

当时,汉新交替并不纯粹是权力的更迭,而是彻底抛弃秦政,纯用周政的历史抉择,是关乎华夏文明走向、“天下向何处去”

的政治时刻。

自汉元帝始,朝廷上到高官,下到属吏,儒者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些是精通儒学、师法明确的经师,也有些不以儒者自居但具有儒学素养的官员,他们各自做出了不同选择。

同样是现任的儒家官员,有的如治严氏《春秋》的马宫,以及死在新朝成立前夕的孔光,都当过宰相,因为位高权重而被尊为“儒宗”

,是王莽的坚定支持者;有的如汉哀帝的大司空彭宣、光禄大夫龚胜、丞相司直郭钦、兖州刺史蒋诩等,见王莽执政,或是辞官,或是称病,纷纷回归乡里。

同样是儒家名士,有的如琅琊郡的纪逡、沛郡的唐林和唐尊,都出仕王莽,两唐后来还在新朝封侯,居公卿位;有的如齐国的栗融、北海郡的禽庆、苏章以及山阳郡的曹竟,则不仕新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永恒之门极品对手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误入官路官路扶摇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直上青云官途:权力巅峰绝品风流狂医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梯险情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官狱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步步升云医道官途官路红途为夫体弱多病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