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综艺的舞台上,张明义缓缓道:“就在筹办夏季奥运会的时候,每天早上我的车都能路过那,但我每次都把它当作普通的风景略过了。”
片子里,众人抱怨张明义举办个奥运会惊了三娘娘的庙,张明义也听到了。
手一摊:“这个我绝不承认,要是真有大风,刮的也是鸟巢,距离天桥远着呢。”
再说,都十多年了,还能叫天桥众人念念不忘,奥运会可不能背这个锅。
他知道是那时候环境整治工作有点猛了,天桥这种地摊经济当时还属于管控和治理的范围内,在奥运会前后播出之际,一度强制他们搬离天桥,这事情是有的。
当时北京的不少煤炭钢铁大排放的厂子,都在综合治理的范围内,也都要协商搬离,张明义想起来,觉得这才是他这个总导演最难做的地方。
那时候他每天大概也就能睡四个多小时不到,然后就在各项工作的筹备中,跟各大厂负责人的谈判中,为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出最好的节目而耗尽精力。
奥运会之后某些公知嘴巴一张,说北京奥运会的费用是伦敦300倍,说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不行疼什么的。
张明义心甘情愿被这些受了奥运会影响的小市民骂,因为他的这个东西影响到了人家的生计,他被说成什么他都不生气。
但是那些说他经费无限,想怎么花怎么花,想用什么人用什么人的人,他就没法容忍。
他确实是有史以来手上预算最多的导演,全世界范围内的。
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四大仪式,总费用30个亿,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导演,手里拿过这种经费。
但这个经费是四个大项目啊,还包括营建鸟巢,4.5万人表演团队的吃喝,美术布景、视觉特效、点火工程,甚至每个创意都得试过一遍才知道行不行,能不能用。
张明义要是在这上面有私心算计过一分钱,他就不配做这个国家任命的总导演。
要论真正的大场面,丁丁那个抗美援朝战争片的调度,在张明义这个奥运总导演面前,那就是可怜巴巴的萤火虫见到了功率1000瓦的白炽灯,瞅瞅自己屁股上的小斑点,恨不能找块豆腐一头chuang死。
但张明义对丁丁这个眨巴着小眼睛吭哧吭哧说完了构思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后辈,有一种无限感叹。
“我看你的片子的时候,最开始也并没有发现这是多声部的演绎,发现之后我也很难相信,”
就听张明义道:“因为多声部实际是一种,变态地几乎不太可能实现的理论。”
是电影大师爱森斯坦提出的一种理论,建立在格里菲斯调度流之上的一种理论。
不是没有人尝试过,而是尝试的结果,总是失败而已。
迄今为止比较好的实现了这种技法的,也只有爱森斯坦本人和科波拉而已,对这种尝试的结果,后人只能无限仰望。
而丁丁这部电影说实话技巧还是显得稚嫩,没有彻底和完全地达到爱森斯坦提出的那种架构,他完成的只是复调和节奏蒙太奇,仍有垂直和镜头内部外部的蒙太奇,没有协调成功。
但就这,已经快把丁丁耗空了。
但就这,已经达到了多少名导大导无法达到的地步。
“那么你是怎么想到多声部这个结构的呢?”
张明义问道。
丁丁就道:“听一场音乐会的时候,看到很多乐器高低起伏地奏鸣着,不但没有乱,反而很和谐。”
就觉得这东西是不是也可以运用到电影里。
然后再一查,发现这个理论早就有人提出来了。
丁丁摸了摸头:“嗨,我还以为我是第一个发现这玩意儿的,原来早有人提出来了。”
张明义:“……”
他低估这小子了,这小子还想早于爱森斯坦发现多声部蒙太奇呢。
原来刚才后台,台长说的没错,这小子不用绳子捆住,一不留神就不知道飘哪儿去了,搞不好还要上天跟太阳肩并肩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