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小说

第561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总长度超过一百七十公里,楚国与原国在吴越之地已经交锋了两年,楚国那边怎么可能不在“邗沟”

埋下探子呢?

楚国视原国为大敌,他们肯定要想方设法摸清楚原国的权力构造,太明白一个区域的原军有没有建立幕府的区别了。

某地的原军没有幕府,代表当地没有建立一套统管全局的指挥班子,等于无法进行规模太大的战役,有了幕府则是完完全全的不一样。

既然有叫程氏的主将过来组建幕府,分明就是原军接下来会有大动作,窥知到这一情报的楚国细作肯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消息送回国,让楚国君臣早点做好相关的准备。

原历史版本要到战国阶段才会重视情报,各自安插间谍或是安排细作窥探情报。

到了书中的这个历史版本,智瑶根本没有给列国太多用来适应的时间,直接将他们给兼并了。

楚国作为仅存的大国之一,他们更需要赶紧适应。

最为有趣的是,楚国最大的敌人是原国,偏偏楚国君臣又在对原国进行各种模仿。

这种情况挺好理解,已经有一个榜样在前,明确知道做什么是正确的,学习能够少走非常多的弯路,为什么还要玩个性呢?

原国这边很清楚打出将旗会被窥知,程朔还是打出将旗的原因太过简单,他本来就是担任逼迫楚国的任务,不摆明身份或许能够在吴越之地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作用,可是只会让楚国进行全面龟缩的作用。

程朔摆明旗号过来,楚国那边会起到一种更为急切的心理,思考要不要全军压上。

楚国在知道原国在吴地设立幕府之后,对越地增兵是一种必然。

所以,哪怕程朔无法调动楚军北上,起码可以吸引更多的楚军进入越地,争取把越地的楚军全部吃掉。

“夫差凭借此运河便可青史留名,后世不知几人感恩。”

程朔看着运河两岸,看到的是大片的耕作地。

程朔有点想多了,着实没有多少人感恩夫差,甚至杨广也得了一个“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的评价。

做了好事得不到感恩正常吗?讲实话就挺正常的。

何况一件事情的起因实在太多,做事的过程又有这种那种的情况。

在修建运河的一开始,夫差就想到了开展农耕,运河是让几个大湖泊形成交汇,湖泊的面积因为有大江水灌入并没有缩减面积,一大片区域的可用水却是激增了。

农业生产缺不了水,有足够水源的前提下,再加上该区域的山地不多,勤劳一些开荒肯定能变成鱼米之乡。

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成功占领这一片区域的原国就在享受夫差与勾践的成果,不止有便利的水上交通线,还增添了至少二十万顷的农田。

运河的沿途兴起了很多新聚居而成的村庄,当地的人一部分来自宋地,更多则是愿意接受原国统治的旧吴过人。

同时,有几座城池分在运河的沿岸,它们一样是夫差下令修建到一半,随后由勾践再下令完成。

这些城池是作为中转站的存在,没有居住普通黎庶,只是存在驻军以及负责维护运河的徭役人员。

因为“邗沟”

直通大江的关系,楚国也是一个有极多水军的国家,原国不止在“邗沟”

起点驻扎了一支水军,平时也有船队在运河之内进行巡逻。

程朔就知道一件事情,原国有大小各类船只合共两千余驻扎在“琅琊”

那边,一次性能够运载五万左右的兵力,有需要就能通过沿海航线抵达吴地或越地的沿海进行登陆。

同时,程朔也知道原国已经有水军尝试向更远的大海进行航行,似乎是在找一处被命名为“脚盆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路红途直上青云官梯险情官狱步步升云官路扶摇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绝品风流狂医医道官途极品对手误入官路升迁之路官途:权力巅峰当明星从跑龙套开始永恒之门千里宦途九份婚书:我的师父绝色倾城为夫体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