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爱看小说】地址:https://www.antiquessd.com
的原则,主张以诸侯王礼仪对待匈奴,位次在诸侯王下。
太傅萧望之站出来,据理力争,认为不可,他的理由有二:第一,匈奴虽然现在关系好,但本质上是“敌国”
,也就是独立国家,不能以臣下之礼待之,朝见位次应在诸侯王上,双方的关系本质上是“羁縻之谊”
,即笼络而非实际控制;第二,如果把匈奴当臣属,现在双方关系好还可以维持,但保不齐以后关系变差不来朝见了,那就是叛臣,天子必须得讨伐,反而被动,打输了政治后果更严重,打赢了也会劳民伤财。
以兄弟之国待之,将来关系差了也没有讨伐的压力,反而更能凸显华夏比蛮夷要文明。
萧望之的观点确属老成人之言,因此被汉宣帝采纳。
王莽实际上是推翻了这种政策,回到当时被否决的意见上去了。
于是,萧望之的预言不幸言中。
匈奴的兵马已经到来,北方边境持续几十年的安定已经被打破,有些百姓开始逃亡内地。
西域也出现不稳的征象,西域都护但钦已经上书提醒,匈奴南将军4有可能入侵西域。
2.不平静的草原
王莽不得不做准备了。
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底,王莽分别从政治和军事两个层面对匈奴正式展开攻势。
政治层面,他下诏赞扬呼韩邪单于“累世忠孝,保塞守徼”
,现在与匈奴关系恶化,责任都在他的儿子乌珠留单于。
因此,将乌珠留单于改名为“降奴服于”
,罪当死。
诏令还说,草原上有十五个呼韩邪的子孙,要把草原分成十五份,封给这十五个子孙。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匈奴版本的“推恩令”
,显示王莽对匈奴内斗的传统、匈奴和汉朝交往的历史是相当熟悉的。
匈奴并非帝国,也没有中原那种册立太子的继承人制度,以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大致各占一半5,因此每当新的单于上位,他的兄弟、叔伯们仍自有地盘和兵马,常常爆发内斗。
王莽抛开乌珠留单于,以财产引诱贿赂其他匈奴贵族,看上去是分而治之的好办法。
但这并不符合实际。
正如萧望之所说,匈奴实际上是独立的异国,用这种“干涉内政”
的策略,俨然把匈奴当成给自己看家护院的藩属,只会更加激怒匈奴。
军事层面,王莽展示了大手笔,颇有效仿汉武帝的姿态。
汉家承平数十年,财政方面很宽裕,新朝有足够的储备发动一场对匈奴的全面战争。
他委派宠臣、立国将军孙建为“总司令”
,选拔了十二位将领,分成六路,每路两员大将,屯驻的地点,最东边的是渔阳6,最西边的是张掖7,中间绵延今天的河北、内蒙古,遍及整个北方边境。
这十二位将军里,有前番出使的王骏,有后来官至国师的苗,有新朝名将严尤8,还有当年教授皇帝《左传》的陈钦,一时群贤毕至。
而军队,既有来自郡国的调拨,也有招募赎罪的囚徒。
他们从全国各地辗转赶到这六路驻守的地点。
粮食也从各地源源不断地送来。
王莽的计划是,先抵达前线的军人就地驻扎,待凑够三十万人,储备下三百天的干粮之后,六路大军就从十条路线同时进攻,一举把乌珠留单于赶到更北方,然后正式在草原上分立十五单于,一劳永逸解决北方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